2017-07-14 08:46:00
濕悶是利用水的導熱性高于土的特點,保證土壤耕作層達到更高的溫度。對于濕悶,許多菜農卻走入了極端,認為越濕越好,于是當棚室大水漫灌后,便即刻關閉風口進行悶棚。
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這是因為濕悶的主要目的是盡可能的殺滅土壤耕作層中的蟲卵、病菌及殘留的結根線蟲,那么如何通過增強棚內的光照強度來提高地溫便成為重中之重。很顯然,大水漫灌后即刻關閉風口,土壤濕度太大,在悶棚初期提溫的關鍵階段,因棚內產生的水蒸汽像厚厚的煙霧籠罩在棚內,并且多使棚膜結露,使強光難以直射地面,也就自然難以提高地溫而實現濕悶的目的,所以說,濕悶并不是越濕越好。
因此,菜農悶棚時不要走入極端,在進行濕悶并不是越濕越好。
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大水漫灌后3天左右,當棚內土壤見干見濕時關閉風口再進行濕悶,這樣效果會更好。再者,就根結線蟲而言,其對溫度適應性較強,15℃~30℃是其適宜生長繁殖的溫度,致死溫度為55℃,若濕悶時能將地溫提至55℃,顯然能達到最佳的殺滅效果。(強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