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ecz1t"></delect>
    1.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種植 > 正文

      安徽省廬江市昔日低產田咋實現“稻香蝦肥”

      2018-01-16 14:42:18    楊丹丹

      錢良好本報記者楊丹丹

      2017年,種水稻和養(yǎng)小龍蝦給安徽省廬江縣泥河鎮(zhèn)農民吳保林帶來了雙重豐收。他是放馬灘龍蝦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合作社的3000多畝水稻田是綠色高產高效創(chuàng)建基地之一。這兩年該合作社探索出一條“蝦稻共生”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做大龍蝦產業(yè),種植綠色生態(tài)水稻,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雙豐收。

      2013年,吳保林承包了1300多畝拋荒田,種植稻麥兩季,除去土地租金、農藥、肥料等成本,每畝地純收入最多500元。他做夢都在琢磨,如何才能從田里刨出“金娃娃”?

      機會就在不經意間來到身邊。2015年初,廬江縣水產站站長夏俊華找到吳保林,動員他上“稻蝦共作”項目。吳保林拿出靠近水源地的300畝土地進行修整,投放蝦苗。沒想到當年秋季收獲成蝦10多萬斤,加上種水稻,利潤突破100萬元。截至目前,吳保林的“稻蝦共作”面積已突破3000畝。

      夏俊華介紹,“稻蝦共作”要在稻田里沿田埂挖出環(huán)形蝦溝,每到插秧時節(jié),把幼蝦移至溝內生長。等秧苗長結實了,再把溝里的幼蝦引回稻田。四五月份收一季蝦,八九月份又收獲一季,就是“一稻兩蝦”。目前,廬江縣稻田綜合種養(yǎng)面積近20多萬畝,核心示范區(qū)面積達8萬畝。據測算,每畝產蝦150公斤、稻谷650公斤??鄢杀?100元,每畝純收益5000余元。吳保林說:“收入是種植水稻的10倍,現在周邊的群眾都要求加入我們合作社。”

      記者采訪了解到,“蝦稻共作”實現了生態(tài)種養(yǎng)的“完美搭配”。小龍蝦疏松表層土壤而不損壞水稻根系,排泄物補充稻田養(yǎng)分;稻茬、雜草、敗葉滋養(yǎng)幼蝦。稻蝦共生,稻香蝦肥。加之從源頭上控制投入品使用,稻谷收購價每斤最高可達3元,也比常規(guī)稻谷高出不少。

      吳保林美滋滋地說:“有機稻米口感好,價格高。”不僅如此,以前種水稻每畝投入農藥化肥的累計成本達150元,而現在根本不用化肥,用有機肥成本是化肥的三分之一。

      “沒有想到,‘蝦稻共作’模式能夠讓昔日低產的放馬灘實現增產。”泥河鎮(zhèn)黨委書記夏雁華感慨地說,過去這3000畝地總產量僅有240萬斤。如今水稻種植面積和單產均大幅度提升,總產量達到390萬斤。小龍蝦年產量90萬斤左右。

      “蝦稻共作”保障了“米袋子”、豐富了“菜籃子”、鼓起了“錢袋子”。廬江縣著力打造品牌,提升產業(yè)內涵,推進稻蝦共生種養(yǎng)區(qū)域產品“三品”認證,加強對小龍蝦加工品牌、區(qū)域優(yōu)質大米品牌的培育、認定、宣傳、保護和推廣,不斷打造稻蝦共生產品品牌的美譽度,培育了一批省內外市場叫得響、品質過硬、占有率高的精品名牌。

      “通過農農融合調整產業(yè)結構,實行農牧結合、農林結合、種養(yǎng)結合,形成合理的‘糧經飼’三元結構和協(xié)調的農業(yè)內部結構,大力推廣一批立體、高效種養(yǎng)模式。”安徽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局局長孔少林介紹說,該省圍繞產業(yè)扶貧和農業(yè)轉型升級,遵循補齊短板、提檔升級原則,突出優(yōu)勢特色主導產業(y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

       

      實習編輯:于婷婷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yè)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matteomurro.com
      国产91系列,国内在线精品,成人v片,91视频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