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ecz1t"></delect>
    1.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塬上趕蜂人

      2019-09-20 14:47:13   

        徐建國

      黃河岀了河套平原,沿著晉陜大峽谷,一路向南奔流。峽谷兩側是黃土高原,山勢平緩,形似臺狀,當地稱為塬。 

      守著母親河,塬上卻十分缺水。退耕還林后,山上種植最多的是棗樹,也有一些槐樹、李子樹和低矮的灌木。 

      一條新修的柏油路,漆黑油亮,并不寬闊,如絲帶一樣蜿蜒向前,連接著稀疏的小村莊。路的盡頭就到黃河邊了,那兒有一個叫北村的地方,十幾戶人家住得零零散散,偏僻冷清。 

      路邊,一棵大槐樹枝繁葉茂,該有上百年了。在綠樹的掩映下,五間現代樣式的平房孤寂地矗立在塬上,屋后齊整地放著一排排蜂箱。周邊的窯洞破敗不堪,或許已經荒廢,或許還住著人。 

      平房的主人姓劉,是一位蜂農,今年六十九歲。由于常年在外奔波,劉老伯略顯蒼老,頭發(fā)幾乎沒了,臉上刻滿歲月的滄桑,身形瘦弱單薄,但精神飽滿,淳樸的陜北漢子形象一覽無余。 

      不要小瞧劉老伯,他可是有故事的人。小時候,劉老伯家雖然貧窮,但他父親非常重視讀書,他是鄉(xiāng)里考上縣中學的三個人之一。若不是遇上特殊時期,或許他能去省城念大學。談起當年的歲月,劉老伯一臉驕傲,甚至有些得意。他悄悄告訴我,初中畢業(yè)會考,他的語文成績全縣第一。說話間沖我擠了一下眼,露出一絲狡黠。 

      劉老伯曾經做了幾年代課老師,書教得有聲有色,引起一位漂亮姑娘的好感。不久,他們便結了婚。隨著家庭負擔的增加,劉老伯琢磨著搞點副業(yè),去城里買了書,學起了養(yǎng)蜂。 

      塬上缺少水源,農業(yè)更多是靠天吃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似乎對養(yǎng)蜂影響不大。春回大地,冰雪消融。三月,陌上野花星星點點;四月,桃花嬌艷,李花爛漫;五月,蘋果花錦簇,槐花潔白;六月,棗花嫩黃,灼灼芳華……四季輪回,花兒應季開放,給勤勞的蜜蜂提供充足的蜜源,加之空氣清新,原生態(tài)的環(huán)境,這兒的蜂蜜可謂是上品。 

      過去,劉老伯有二百多箱蜜蜂。固守原地,或許養(yǎng)不活這么多的蜜蜂。為了多產蜜,增加收入,劉老伯帶上妻子,當起了時髦的趕蜂人。哪兒花開了,他們就趕到哪兒,最南去過四川,最北到過內蒙古。天為帳,地為床。一路風餐露宿,相互依偎,無怨無悔。年復一年,精心經營著甜蜜的事業(yè),也帶來了滿滿的幸福。 

      令人高興的是,劉老伯在養(yǎng)蜂之余,不忘孩子的教育。三個孩子,個個有出息。大女兒在本地教書,二女兒在漢中教書,小兒子在延安教書。如今,劉老伯家是名副其實的教師之家,也算是圓了劉老伯年輕時的夢想。 

      去年開始,劉老伯因年歲漸高,加之妻子的腿腳不太好,不再外出趕蜂了,蜜蜂減少到七十箱。山上的植被越來越茂盛,劉老伯不擔心養(yǎng)不活這些小家伙,今年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至今,劉老伯養(yǎng)蜂已超四十載,其中的酸甜苦辣,外人無法體會。劉老伯自己致富了,也不忘記鄉(xiāng)親們。他帶出三個徒弟,現在都在祁連山、大青山一帶趕蜂,繼續(xù)著甜蜜的事業(yè)。略微傷感的是,年輕人不再愿意學習趕蜂,孩子們也沒有興趣繼承這門技藝,或許有一天趕蜂會有失傳的危險,這不禁讓劉老伯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幾十載的養(yǎng)蜂經歷,劉老伯都用心去記載。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出版一本養(yǎng)蜂書籍,供后人參考。 

      釆得百花,釀成蜂蜜。這甘甜的蜜,凝結了多少趕蜂人的辛勞,難道不應為他們唱一曲贊歌嗎? 

      “紛紛穿飛萬花間,終生未得半日閑”。蜂如此,趕蜂人亦如此!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yè)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matteomurro.com
      国产91系列,国内在线精品,成人v片,91视频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