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ecz1t"></delect>
    1.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申紀蘭:矢志不移托起百姓致富夢

      2019-10-20 19:47:20   

      申紀蘭在果蔬大棚查看農產品

      2016年度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申紀蘭,歷任山西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副社長、中共平順縣委副書記、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山西省婦聯(lián)主任、全國婦聯(lián)第二屆至第四屆執(zhí)行委員。我國唯一一位從第一屆連任至第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曾三次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并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敬業(yè)奉獻模范”等榮譽。“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紀蘭精神代代相傳”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申紀蘭的評價。

      她是新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從第一屆連任至第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也是共和國成長的見證人。她有著太多光鮮的頭銜與榮譽,但始終淡泊名利,一直不忘生養(yǎng)她的故鄉(xiāng)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一心想著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幾十年來,她手不離勞動,身不離西溝,心不離群眾,不辭勞苦、殫精竭慮。她就是人們口中的“申大娘”——申紀蘭。

      戰(zhàn)天斗地,奮力改變家鄉(xiāng)面貌

      西溝村位于長治市平順縣西溝鄉(xiāng),西溝村的脫貧之路,就是我國扶貧開發(fā)的一個縮影。過去的西溝,地下無礦產,地上石厚土薄,號稱“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自然生存條件十分惡劣,是典型的干石山區(qū)。20世紀50年代,周圍的山都是荒山禿嶺,幾乎沒有樹。“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七嶺又八溝,山頭光禿禿”是當時西溝人生活的寫照。

      西溝村惡劣的自然條件卻沒能阻礙它的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后,西溝人在一代代勞模的帶領下,自力更生、戰(zhàn)天斗地,奮力改變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1951年,申紀蘭勇挑重擔,擔任西溝村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副社長,在全國率先舉起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爭得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權利。她帶領西溝群眾,向窮山惡水宣戰(zhàn),向荒山禿嶺進軍。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去哪里找樹苗成為擺在申紀蘭面前的一大難題。她帶領群眾在方圓幾十公里的山上采松子,天不亮就出發(fā)了,直到繁星滿天才回到家中。有許多次,因為走得太遠,晚上回不了家,申紀蘭和大家就在山洞里避寒過夜。針對干旱、鳥食等影響樹籽發(fā)芽、成活的問題,她和群眾總結經驗,改進播種方法,先把山上的石頭壘成魚鱗坑,然后把山上、石縫間的土一點點挖出來,集中到坑里,最后在坑里種上樹籽,這樣,樹的成活率有了明顯的提高。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申紀蘭帶領群眾植樹播綠,終于使西溝的荒山長出了一片片新綠。

      在植樹造林的同時,申紀蘭還帶領村民堅持不懈地修道路、建堤壩、造水庫,綠化荒山、治理灘涂,發(fā)展農林牧副業(yè)。近年來,西溝村又加大了老果園改造力度,對300畝老果園進行了改造,引進了水晶梨等優(yōu)質新品種,并新造優(yōu)質綿核桃、仁用杏等干果經濟林1000畝。

      如今的西溝 “山山嶺嶺都是樹,七溝八梁綠油油”,已建成觀光旅游、森林休閑、田園采摘、農產品開發(fā)四大園區(qū)。一個窮鄉(xiāng)僻壤、荒山禿嶺的窮山村,變成了滿是寶藏、瓜果飄香的“綠色銀行”。

      申紀蘭幾十年如一日地帶領鄉(xiāng)親們艱苦創(chuàng)業(yè),使西溝的山變綠了、地變肥了、面貌變美了,把一個幾乎不具備生存條件的舊西溝建成了一個農林牧副工商全面發(fā)展的新西溝,成為全國農業(yè)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

      發(fā)展產業(yè),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無農不穩(wěn),無工不富”,改革開放后,申紀蘭不顧自己日漸年邁的身體,與村干部們北上南下,跑項目、跑資金,開始大力興辦企業(yè),推動產業(yè)發(fā)展。30多年來,她帶領大家先后建成了西溝鐵合金廠、磁鋼廠、飲料廠、焦化廠等多個村辦企業(yè)。在辦好各類企業(yè)的同時,她又外出招商引資,先后為村里引進了紀蘭潞繡、西溝礦業(yè)、西溝豐源生態(tài)農莊、西溝龍鼎等多家企業(yè),帶動當地經濟的發(fā)展。

      隨著西溝村的發(fā)展,企業(yè)不斷增加,申紀蘭還不忘帶領村民開闊眼界,積極走出去創(chuàng)辦企業(yè),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并提升西溝村的品牌影響力。1998年8月,她帶領西溝村在太原創(chuàng)辦了集住宿、餐飲、娛樂于一體的“西溝人家”酒店,后來又在太原開辦了“今繡西溝”大酒店,為西溝及平順縣吸納了近500名農村富余勞動力。

      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申紀蘭不顧80多歲的高齡,積極行動,努力爭取和發(fā)展產業(yè)扶貧項目。為了讓西溝村的困難群眾有活干、有穩(wěn)定的收入,2014年,她帶領西溝村新建42個香菇大棚和兩個150平方米的香菇保鮮庫,新發(fā)展了香菇、中藥材、經濟林等一批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吸納婦女及年齡偏大的勞動力100余人;2015年,引進太子龍服飾、恒瑞石材在西溝村建廠,農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è);依托紀蘭黨性教育基地,成立了西溝紅色旅游有限公司,建成了西溝紅色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和西溝森林公園;加大移民扶貧開發(fā)力度,先后完成82戶323名貧困人口的移民搬遷工作,配套建成了水電路、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為村里158位孤寡病殘老人新建了老年公寓。同時,采用農光互補模式,在11座大棚頂部配套建成500千瓦光伏發(fā)電項目,年收益60余萬元,全部用于困難群體的生活開銷補助等費用。

      在申紀蘭的帶領下,西溝村的集體經濟實力持續(xù)增強,形成了以干果雜糧開發(fā)綠色產業(yè)、建材冶煉青色產業(yè)、名人名村紅色旅游產業(yè)為主的一、二、三產業(yè)全面發(fā)展、協(xié)調并進的產業(yè)結構和嶄新格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日益完善。2017年,在產業(yè)的帶動下,西溝村經濟總收入達到了1.2億元,實現利稅10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余元,比2000年翻了兩番多,為村民脫貧致富、奔向全面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民履職,情系家鄉(xiāng)做貢獻

      “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為一名基層農民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始終關注著貧困地區(qū)的發(fā)展狀況和貧困群眾的生活狀態(tài),代表他們向中央建言獻策,也及時把中央對“三農”的關心和愛護之情傳達給他們。

      60多年來,申紀蘭提交的議案和建議絕大多數是欠發(fā)達地區(qū)基礎設施建設、落實中央“三農”政策等內容,與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息息相關。在申紀蘭以及其他全國人大代表的提議下,引黃入晉、太舊高速、大運高速、山西老工業(yè)基地改造、長邯高速、平順縣提水工程、赤壁電站等重點項目都得到了中央的重視,逐一變成了現實。

      長期以來,申紀蘭對自己的家鄉(xiāng)、國家貧困縣平順縣的扶貧開發(fā)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雖然已是耄耋之年,她仍與縣、鄉(xiāng)、村三級干部一道,不顧舟車勞頓,外出爭取政策、資金和項目。近年來,她相繼為平順縣爭取到集中供熱、供氣工程以及長平二級公路、長平高速等重點項目并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她出面與客商洽談,先后為縣里成功引進大唐風力發(fā)電、通天峽旅游開發(fā)、神龍灣景區(qū)綜合開發(fā)等一批關乎平順縣富民強縣的大項目,大大加快了全縣的脫貧攻堅步伐。

      作為共產黨員、歷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始終以一顆慈母般的無私之心關心著群眾疾苦。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發(fā)生后,她拿出自己省吃儉用存下的錢,帶頭為災區(qū)捐款。她先后將各級黨委、政府給予自己的物質獎勵無私地捐獻給了集體或貧困村民。她還自己貼錢為村里生病的孤寡老人送醫(yī)治療,老人去世后由她主持操辦喪事,這樣的事跡數不勝數。

      申紀蘭深知教育扶貧對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2月,由她牽頭發(fā)起,經山西省教育廳、民政廳批準成立了非募捐性公益組織——山西省平順縣申紀蘭扶貧助教基金會,其宗旨是為全縣貧困家庭、農村貧困戶和優(yōu)秀貧困學生上學提供資金上的支持和幫助?;鸶采w全縣所有適齡學生,惠及該縣1萬多名貧困大中小學生。7年間,先后資助困難師生400多名,累計資助195.1萬元。

      申紀蘭,已近90歲高齡,在脫貧攻堅的戰(zhàn)役中依然有她活躍的身影。她的奮斗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她以實際行動托起了貧困百姓的致富夢。(宋軍偉)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yè)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29-87031703 www.matteomurro.com
      国产91系列,国内在线精品,成人v片,91视频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