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ecz1t"></delect>
    1.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鹽堿地不改良 也能變成“致富田”

      2019-12-11 14:59:46   

      鹽堿地不改良我有點子和電商

      不改良鹽堿地,河北海興縣蘇基鎮(zhèn)張常豐村也有增收的方法。

      張常豐村的農田是鹽堿地、旱地,但劣勢中也有契機。鹽堿地上的小麥,做成的面食更筋道。現在有些城里人,就好這一口。

      “村民種植的麥種‘大紅王’不澆水、不打藥,口味兒勁道,天然無污染。”張常豐村第一書記、國家信訪局督查室副調研員張巍婷便利用了這一契機。

      美食變成商品,土特產就能出村。當地申請注冊了“張常豐”牌商標,還通過微商平臺、村微信公眾號等渠道,以電商銷售村里的農產品,為特色農產品插上互聯(lián)網的翅膀。目前,“張常豐”特色農產品品牌效益初顯,已累計銷售近10萬元。

      鹽堿地不改良換個品種大變樣

      河南省蘭考縣和延津縣,在寧波大學海洋學院鹽堿地青蟹養(yǎng)殖科研團隊的幫助下,用內陸鹽堿地養(yǎng)出了東海青蟹,實現蝦蟹魚立體養(yǎng)殖。

      “左邊這塊地種莊稼,一畝地年收入也就900來塊;現在搞蝦蟹魚立體養(yǎng)殖,最保守能收入三萬多。”鹽堿地水塘邊上的楊明濤一臉興奮。

      楊明濤是河南省延津縣村民,如今,他可以“在家門口致富”了。

      楊明濤的15畝水塘,原來都是鹽堿地,以前村民們多是種一茬麥子加一茬花生,化肥農藥等各種生產要素成本的上漲導致收入非常微薄,甚至有村民干脆棄田拋荒。沒想到改成水塘后,收入比原來可以增加30多倍。才一年下來,楊明濤就收回了10多萬成本。一年回本,次年盈利,這讓他有了信心。

      (綜合《人民日報》、《央視財經》、《大河報》等)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yè)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29-87031703 www.matteomurro.com
      国产91系列,国内在线精品,成人v片,91视频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