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14:31:22
紫花苜蓿生長習性與特性
苗期收縮性生長
紫花苜蓿,出苗6-8周后即開始收縮性生長。收縮性生長是由于幼苗的下胚軸和上部的初生根細胞側向生長,使其變短變粗,導致幼苗與子葉相連的第一節(jié)逐漸收回到土表以下。這種生長習性叫收縮性生長。
紫花苜蓿的這種生長習性與它的抗寒性、再生能力、越冬能力以及枝條分枝等有密切的關系。研究發(fā)現,紫花苜蓿不同的品種這種生長習性的延伸性不同,有的品種能夠從6-8周延伸到6-10個月,有的甚至2-3年。美國育種專家甚至根據此特性培育出了根冠入土型品種,如3010、巨能2等。
根部碳水化合物變化
紫花苜蓿根部碳水化合物含量隨氣候、季節(jié)、物候期等的變化而變化。通常早春隨著返青生長紫花苜蓿根部碳水化合物含量開始下降,分枝后期開始上升,到孕蕾期達到最高。
春季紫花苜蓿返青之前,植株內的水分通常有兩個來源,即內源水與外源水。內源水是指紫花苜蓿植株體本身通過根系系統的側根和側根上的毛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外源水是指由于降水、噴灌等從紫花苜蓿植株體的主根上部、根頸部以及表皮組織受傷的部位進入紫花苜蓿植株體內的水分。內源水對紫花苜蓿來說,是一種安全、清潔和無菌的水。而外源水通常要帶入土壤、空氣和水中的細菌和真菌,能夠使得紫花苜蓿的根部、根冠部以及根內發(fā)黃、發(fā)黑甚至腐爛。
根、根冠及根頸部的傷害
紫花苜蓿春季未能及時返青的原因往往是根部、根冠部以及根頸受到了不同原因和不同程度的傷害。根冠部受害因其受害深度較淺,往往只影響返青速度。而根頸部受害因受害的程度不同一般要影響返青的質量,有時會影響生產。
施肥對高產與越冬的影響
施肥與高產的關系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最好能測土配方施肥,根據苜蓿的營養(yǎng)需求,土壤中缺什么補什么。在每年的9月下旬前后施一次越冬肥,對紫花苜蓿的安全越冬有益,因為它能同時影響苜蓿根部的碳水化合物濃度和離子濃度,尤其是鉀離子濃度對苜蓿的越冬有重要作用。
越冬成敗的幾個要素
越冬成敗的要素包括:天氣、冬管、品種。
天氣因素是所有越冬植物的重要因素,有時是決定性因素。如果冬季雪大,往往能使所有的越冬植物安全越冬。但是,天氣因素是不可控的。越冬管理也往往受生產條件、設備、天氣因素等影響,只有品種因素是可控的,所以,一定要選好一個適合的品種。
返青的條件
紫花苜蓿隨著春季天氣變暖,地表化凍,根系首先吸水膨脹,根部碳水化合物激活,根部細胞液中的活性離子,如鉀離子,首先活動,生命跡象開始,越冬芽萌動,紫花苜蓿開始返青。
紫花苜蓿抗凍因素
紫花苜蓿不同的品種,因其對溫度的敏感性不同,其越冬能力不同。新苜蓿和老苜蓿因其根系系統強弱不同,越冬返青能力也不同。土壤水溶液離子濃度影響根部細胞的細胞液中活性離子的濃度,從而影響細胞的滲透壓,所以,土壤水溶液離子濃度和根部碳水化合物總量越高對越冬越有益。
環(huán)境的惡劣與生命的頑強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深根系作物,耐寒、耐旱,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沙性、輕度鹽堿地,中低產田都能種植。在受到外部侵害時,生命也顯得十分頑強。
對紫花苜蓿安全越冬、返青的建議
認識誤區(qū)
一些人覺得,冬天太冷不好,返青太慢不好,返青水澆水太早不好,種植密度太大不好。其實這些是認識上的誤區(qū)。有人認為冬天太冷會影響紫花苜蓿越冬,其實冬季冷有利于土壤保水,反而有利于越冬。
春季返青慢能有效預防倒春寒。返青水早澆能及時給土壤補水。種植密度大對沙性土壤保苗以及苜蓿苗期雜草控制有益。
灌水制度
冬季灌水:根據中長期天氣預報,在土壤封凍之前,將水灌足。
春季灌水:根據土壤水分、氣溫、地溫狀況制定灌水制度,不同的灌水目的其灌水的方式與水量不同,以地表降溫為目的則應少量多次,以根部灌水為目的則應多量少次。
生產季節(jié)灌水:根據土壤水分狀況及生產需要確定,最好是水肥一體化。
品種選擇
良好的田間管理到位后,紫花苜蓿品種間的差異方能充分體現,天氣條件相對正常時,品種選擇尤為重要,秋眠級與抗寒指數是紫花苜蓿品種選擇的量化指標,此外,品種的生長習性,如根冠入土性、根蘗型等,選擇品種時也要考慮。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作物,種植之前品種的選擇和確定是生產中人為可控的因素,對生產有較大影響,一定要注意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