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14:42:19
新華社記者孟佳、劉昕宇
遠山如黛,湖水如鏡。走進仙人洞村,充滿彝族風情的建筑和青石板路透露出古樸的氣息,穿著民族服飾的村民或刺繡或勞作,小孩在仙人湖畔嬉戲玩耍,一幅怡然自得的景象。
仙人洞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是個彝族撒尼人聚居村寨。20世紀90年代,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300多元,村民在青黃不接的時候經??钢诖獬鼋杓Z,仙人洞村因此成了遠近聞名的“口袋村”。
是什么帶來了山鄉(xiāng)巨變?
村委會主任范成元介紹,仙人洞村位于普者黑景區(qū)內,景區(qū)旅游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為村民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機會。如今,仙人洞村已成為著名的“網紅村”,人均年收入突破5萬元。村里近兩百戶人家,90%以上在開民宿、搞旅游,村民生活條件有了質的飛躍,“全村有200多輛小轎車”。
回憶起旅游業(yè)在仙人洞村起步的時候,范成元說,那時村民只是經營“粗放式農家樂”,房子是最原始的土坯房,連獨立衛(wèi)生間都沒有,主要接待來“吃吃喝喝打麻將”的省內游客。
隨著仙人洞村名氣漸漲,村民們?yōu)榱私哟嘤慰?,紛紛開始修建新房。“很多村民建起五花八門的高樓洋房。琉璃瓦房、石棉瓦房……啥樣的都有。”范成元擺了擺手,“接待能力提高了,但民族文化元素都消失了,這不是長遠發(fā)展之道。”
由于亂搭亂建和無序發(fā)展,仙人洞村生態(tài)問題逐漸顯現(xiàn),村內垃圾成堆、污水橫流,令越來越多的游客“敬而遠之”。村民逐漸意識到,盲目發(fā)展留不住游客,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不能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也不能放棄民族特色。
2014年,丘北縣對仙人洞村進行美麗鄉(xiāng)村規(guī)劃建設,成立工作隊進村入戶開展工作,按照“一戶一方案,一戶一設計”的建設規(guī)劃,最大限度保留鄉(xiāng)土氣息,展現(xiàn)民族特色。縣政府制定獎勵政策,對符合規(guī)劃設計的民居給予獎勵,累計兌現(xiàn)獎勵資金104萬元。
說起重建老房的經歷,村民范成玉依然記憶猶新。“家里老人不同意,苦日子過怕了,家里情況稍微好一點就要推房子,他們說什么都不同意。”范成玉理解老人的擔憂,但出于長遠考慮,他還是咬咬牙,決定“推倒重來”。
“拆房那天,我父親看到家里變成一片廢墟,當場就哭了。”范成玉想起當時的情景,聲音一度哽咽,“我說老爸別哭,以后肯定比現(xiàn)在好過得多。”
范成玉的判斷是正確的。重建后,政府給他發(fā)放了1萬元獎勵資金,他家的彝族風情民居更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體驗。“以前開農家樂要到村口去拉客人,一年到頭也就賺個兩三萬元?,F(xiàn)在客人會自己找來家里,輕輕松松能賺五六十萬元呢。”民宿開得風生水起,范成玉的一雙兒女都在家里幫忙打理,“孩子們都在身邊,不用外出打工,我的日子真是越過越幸福!”
更多村民開始響應號召,啟動重建工程,打造精品客棧。短短幾年間,“奇形怪狀”的洋樓被斜瓦屋面的彝族民居取代。
隨著2016年云桂鐵路貫通運行,全國各地游客能更便捷地前往普者黑游玩,仙人洞村的鄉(xiāng)村旅游也迎來了“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