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0:04:08
吳華清在檢查黃豆發(fā)酵情況。 賴進財 攝
“春準備,夏造醬,秋翻曬,冬成醬。”在福建省晉江市的閩古醬園曬場,2800口醬缸整齊地擺放著,遠遠就能聞到濃濃的醬香。曬場的老主人,是年過八旬的守缸人吳宗洲。他早年在廈門醬油釀造廠工作,摸索出了一套傳統(tǒng)古法醬油釀造技術。退休后,吳宗洲返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晉江市靈源華豐醬油釀造廠。
耳濡目染,小孫子吳華清在醬缸旁漸漸長大。2014年,主修商學的吳華清從大學畢業(yè),毅然接手了爺爺的醬油事業(yè)。而他的回歸,也為曬場帶來了更多現代企業(yè)的經管理念。作為小浯塘古法醬油的第三代傳承人,吳華清正一步步接過爺爺手中的大旗。堅守初心的同時,這名“90后”守缸人正全力打造“小浯塘”品牌,為老手藝引入新思路。
“一瓶古法釀造的好醬油,從挑選大豆、浸洗、蒸煮、發(fā)酵,到最后的晾曬,至少要經歷一年的時間。”吳華清說,讓釀造醬油趨于標準化,就是自己的第一個任務。通過反復試驗,吳華清不僅將依賴經驗的“古法”量化成了具體的數值,還引進新設備、改進工藝流程,將現代科技與古老的傳統(tǒng)工藝相結合,實現了高效率的標準化生產。
在吳華清的記憶里,從爺爺輩到父輩,醬油最主要的銷售方式有三種:一是附近的居民拿著醬油瓶來廠里打醬油;二是廠里人騎著腳踏車去沿街叫賣;三是由當地小賣鋪分銷。對他來說,醬油銷量上不去是又一個棘手的問題。為尋找突破,吳華清一方面對產品進行全面優(yōu)化升級,另一方面則在線下銷售的基礎上拓展線上分銷的方式:“是要‘掃一掃’包裝上的微信二維碼,就能送貨上門!”
趁熱打鐵,2017年,吳華清注冊了“小浯塘”商標。“小浯塘”古法釀造醬油入選了晉江旅游局的“晉江伴手禮”。
為了讓古法醬油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吳華清琢磨著將自家的醬油發(fā)展成一個文化IP。嘗試過各種各樣的靈感之后,吳華清從“一輩子兩世紀三代人、成就一款好醬油”這句宣傳語中得到啟發(fā),決定以歷代守缸人、制醬者與豆子為原型。吳華清表示,這樣的人物IP應用到產品包裝與招貼宣傳中,才能更直接地體現出古法釀造醬油的傳承性與故事性,不僅讓傳統(tǒng)工藝釀造的醬油“入眼,入口,更入心”,也讓消費者一眼便記住“小浯塘”的品牌特色。
今年5月,吳華清還在泉州市金魚巷開設了第一家古法釀造醬油線下體驗店,通過投影儀在店內播放古法釀造醬油的發(fā)展歷程、工藝流程。“實現產品與文創(chuàng)的融合發(fā)展,也是保持傳承活力的最好方式。”吳華清說,接下來計劃打造以醬文化為主題的觀光工廠,充分發(fā)揮臨近旅游景點清源山、五店市傳統(tǒng)街區(qū)、福全古城、圍頭灣等地理優(yōu)勢,以點帶面帶動旅游觀光,實現跨界產業(yè)融合。 林輝 林響 楊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