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15:37:51
氣溫回升,春耕春管漸次展開。受去冬罕見秋汛晚播影響,今年冬小麥苗情偏弱,促弱轉壯任務繁重,穩(wěn)早稻、穩(wěn)玉米、擴大豆等隨之增壓。然而,今年化肥、農藥價格大幅上漲,推高種植成本,農民種糧收益下降較多。據了解,在湖北、江西的一些地區(qū),僅化肥漲價就導致畝均種植成本增加近百元,不少種糧大戶擔心再漲下去“白忙活不說,還要倒賠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兩年來原料和動力成本上漲,另一方面是全球局勢復雜,化肥供應趨緊,特別是鉀肥進口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綜合因素導致化肥價格抬升。
去年,為有效化解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中央財政向實際種糧農民發(fā)放了200億元一次性補貼。近日,中央財政再次下達200億元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
除中央財政補貼外,針對化肥價格上漲,各地也在積極應對,一些省份已經探索出一些好經驗好做法,記者就此做了調查。
集采統(tǒng)配,降低種糧成本
“今年小麥收購價漲了,您的收入應該會比去年高吧?”
“這可不好說!”河北省邯鄲市經開區(qū)種植大戶金士剛說,“去年130元一袋的復合肥今年要170元,95元一袋的尿素今年更是要140元,個別時候還不能及時買到化肥,刨去成本后今年收入可能會變低。”
在多地農戶為“一肥千金”“有價無肥”發(fā)愁的同時,江蘇省農戶雖偶有抱怨,但整體卻是“風平浪靜”。
“手里有肥,心底不慌。”江蘇省溧陽市松林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王林松底氣十足。合作社幾萬畝地用的肥從何而來?“我和江蘇蘇南農資配送公司合作至今已有6年時間,化肥價格從去年2900元一噸一直上漲到今年的3700元,但因為我們簽訂了協(xié)議,就沒漲價。”王林松說,“最重要的是供應充足,不管需要多少肥,從沒有拿不出來的時候。”
王林松所說的江蘇蘇南農資配送公司是江蘇省溧陽市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yè)。“省供銷總社建立了農資周報制度,對尿素、復合肥等重要農資實行銷售庫存周報制度,并積極組織農資企業(yè)和上游生產企業(yè)對接,及時調度指導。”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薛璐璐說,“除此之外,我們還構建肥藥集中采購統(tǒng)一配供體系,也就是俗稱的‘集采統(tǒng)配’,以省有的農資企業(yè)為龍頭,組織各級農資企業(yè)組成聯(lián)盟,采取團購大單鎖定價格、統(tǒng)一配供壓降費用、自儲代儲聯(lián)儲備足貨源,盡力穩(wěn)控價格。”
集采統(tǒng)配讓農戶獲得了實惠,落得了安心,但其中的成本誰來承擔?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二級調研員劉國華給出了答案:“集采統(tǒng)配過程中產生的運輸費、儲存費以及管理費等全部費用以市為單位,由省財政補貼一部分,各市財政承擔另一部分,農民不用花一分錢。”
為確保農戶“買得放心、用得安心”,江蘇省供銷合作社還嚴把農資商品供應質量關,創(chuàng)新農資訂單配供模式。“睢寧縣供銷合作社通過推行‘農資公司+基層社+合作社+農戶’的訂單配供模式,按照地域將全縣業(yè)務范圍分為8個片區(qū),分片區(qū)建立‘農資供應’和‘農技服務’微信群,積極推動農資零售商、種田大戶、廣大農戶進網入群,實施農資配送‘零距離’服務。”薛璐璐告訴記者。
“目前,我們省已經有48個縣開展了集采統(tǒng)配工作,今年計劃全年肥藥集中采購、統(tǒng)一配供的服務面積將達到750萬畝。”薛璐璐充滿信心地說。
保險兜底,減少種糧風險
去年,財政部聯(lián)合農業(yè)農村部、銀保監(jiān)會,決定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從試點情況看,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進一步提高了保障水平,符合目前我國農業(yè)保險的發(fā)展階段和實際,基本上可以讓投保農戶‘旱澇保收’。”財政部原副部長鄒加怡介紹,2021年覆蓋實施地區(qū)約60%的產糧大縣,預計達500個;今年將實現(xiàn)13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全覆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江蘇省科學測算三大糧食作物生產完全成本,明確完全成本保險和玉米種植收入保險條款及費率,承保到戶、定損到戶、理賠到戶。同時在省內積極擴大保險實施覆蓋范圍,“兩項保險”試點覆蓋到56個產糧大縣市區(qū),同時將適度規(guī)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都納入保障范圍。
薛璐璐告訴記者,以完全成本保險為例,今年確定的小麥每畝保障金額1000元,相比以往普通種植保險,保額還覆蓋了種植所需的種子、肥料、農藥等直接物化成本以及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保障水平大約可達小麥種植收入的80%,大大超過傳統(tǒng)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最高40%的保障水平,穩(wěn)定了投保農戶種糧收入預期。”薛璐璐說。
同時為突出惠農利民導向,江蘇省將小麥完全成本保險費率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確定為4%,在中央財政和省財政補貼基礎上,農戶自繳比例不高于30%,差額部分由市縣財政承擔。在中央財政補貼保費的35%基礎上,將原相關保費省級補貼標準從25%提高到30%,顯著降低農民負擔。
“現(xiàn)在每畝小麥我們自己只需承擔12元,就能享受到1000元的保額,種糧食也踏實多了,不用總擔心農資漲價導致虧本了。”王林松說。
據了解,今年安徽省財政也新增安排政策性農業(yè)保險保費補貼資金3.1億元,在全省產糧大縣全面推開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稻谷、小麥、玉米每畝保額分別提升至1000元、860元、700元。
收入保險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傳統(tǒng)農業(yè)“靠天吃飯”的風險,破解了由于市場供求等多方原因導致“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為種糧大戶真正撐起一把“保護傘”。
全程托管,保障種糧熱情
“以前一畝地要用100斤化肥,現(xiàn)在只要用70斤就夠了,雖然化肥價格漲幅很大,但我們的成本漲得卻不高。”四川大邑縣燕萍家庭農場負責人鐘燕萍說,“算下來一畝地成本不會高多少,而且化肥都是從平臺上統(tǒng)一購買,比市場價低不少呢。”
為何鐘燕萍的家庭農場能夠一畝地減少接近30%的化肥施用量?而且價格還低于市場價?成都吉米數字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宗汛給出了答案:“2017年,公司與大邑縣農業(yè)農村局合作申報了農業(yè)農村部‘大田種植數字農業(yè)試點項目’,獲得1200萬元補貼,以此為基礎,公司開發(fā)了‘吉時雨’農業(yè)網絡服務平臺,之后在政府幫助下推廣到全縣農戶。”通過這個平臺,農戶可以統(tǒng)一訂購化肥,拿到廠家出廠價,價格低20%以上。
另外,該公司還通過衛(wèi)星遙感、空中多光譜遙感、地面物聯(lián)網數據采集構建空天地三位一體的數據獲取體系,精準獲取農戶農田面積、病情、墑情等情況,配合無人機飛防技術,做到精準施肥,能夠減少20%-30%左右的化肥農藥施用量。減肥與節(jié)本合計算下來,對沖了50%以上的農資價格上漲成本。
目前,大邑縣21萬畝耕地已全部納入吉米公司的服務范圍。“公司去年在全省服務面積達200多萬畝,預計今年能達到500萬畝。”李宗汛說。
除了大邑縣,綿陽市和廣漢市也充分撬動其本土民營科技型社會化服務企業(yè)的龍頭帶動作用,支持龍頭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構建社會化服務聯(lián)盟,開展全程社會化服務,鼓勵農資企業(yè)和經銷商開展“訂單式”生產和配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