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10:27:26
4月11日晚一場7級左右的大風,給南充市西充縣義興鎮(zhèn)武顯埡村的一塊麥田造成了不小的影響。4月18日至19日,在武顯埡村,一塊麥田中倒伏的小麥達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而一旁的大片小麥田,卻郁郁蔥蔥,長勢良好,甚至沒有受到大風天氣的影響。
一路之隔,為何會出現如此差異?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倒伏的小麥 為高感品種誘發(fā)株
倒伏較為嚴重的這片麥田,外圍的小麥葉片顏色發(fā)黃,葉片上竟長了不少橙黃色的斑塊,就如鐵銹一般。而在田間,還整齊種植著一行行相同癥狀的小麥植株。
“這就是典型的小麥條銹病癥狀。”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麥類作物四川創(chuàng)新團隊病蟲害防控崗位專家、省農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員夏先全告訴記者。
為什么這里會有染病的小麥,而附近田間的小麥有的卻不受影響?
“外圍和田間種植的是川育12、銘賢169兩種高感條銹病的品種,是專門設置的誘發(fā)株。”夏先全介紹,當地是我省進行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與示范效果的點位之一,今年當地的條銹病為自然發(fā)病,其中的1000余份小麥材料如果在誘發(fā)株影響下不發(fā)病,那就可以篩選抗性材料。
4 R綠色防控技術實施下的小麥長勢。
“倒伏的小麥基本都感染了條銹病。”國家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成員、省農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員魏會廷介紹,小麥條銹病是一種隨氣流傳播、跨區(qū)域流行的重大病害。其中,主要危害上部的功能葉片,發(fā)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長條狀鐵銹色夏孢子堆,葉片背面,發(fā)病部位褪綠變黃。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夏孢子堆逐漸增多,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漿不充分,千粒重下降,從而導致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未受感染的健康小麥或許在它們體內就隱藏著某種高抗病基因。”夏先全進一步解釋道,在四川小麥品種審定中,品種條銹病抗性是硬性指標,抗條銹病品種在四川的大面積推廣和應用,也使得條銹菌沒有了足夠的可侵染寄主。
魏會廷介紹,除了南充市,課題組還在成都市、綿陽市、廣安市、宜賓市等地根據區(qū)域發(fā)病特性進行設置,對小麥新品種進行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蟲等病蟲害抗性鑒定實試驗。
“4R”綠色防控技術 上了兩道“安全栓”
倒伏的麥田旁,是天壤之別的另一番場景。連綿的健康小麥在春風和陽光中如同麥浪般翻滾著。“這是我們課題組研發(fā)的‘4R’綠色防控技術在發(fā)揮作用。”魏會廷說。
綠油油的麥田邊,一位老者在人群中難掩喜悅。他叫郭槐林,是眼前這30余畝小麥田的主人。
“抗病就是好品種,今年的病蟲害非常輕。”種了幾十年小麥的郭槐林告訴記者,今年他主要種植南麥941和南麥660兩個品種,按照專家的技術指導與提供的藥劑,南麥941只在關鍵節(jié)點施了1次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很理想。
“病蟲害防治環(huán)節(jié),生產每畝南麥660 需要比每畝南麥941多花48元。”郭槐林介紹,由于品種原因,南麥660 需施3次藥才能達到防治效果。他算了一筆賬:1畝地噴1次藥要2桶水,1桶水兌藥需要8塊錢,加上人工成本8塊錢,1畝地1次就需要24元。少噴了2次,就節(jié)約了48元的病蟲害防治成本。
郭槐林口中的“好品種”只是“4R”綠色防控技術中的第一道“安全栓”。夏先全介紹,省農科院植保所研制的小麥主要病蟲害“4R”綠色防控技術在當地進行了20畝核心示范實驗。該技術的第一道“安全栓”即通過多年多點異地精準鑒定篩選適合不同生態(tài)區(qū)的抗性適宜品種(Right cultivar,適宜的品種)。
夏先全(右)在介紹4 R綠色防控技術使用情況
“僅僅靠品種是不夠的。第二道‘安全栓’是根據品種特性實施包含用肥用藥等在內的關鍵技術。”夏先全進一步介紹,種植戶在了解所種品種特性的基礎上,于小麥揚花初期(Right time,適宜的時間),優(yōu)選氟環(huán)唑、氰烯菌酯、吡蟲啉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Right pesticide,適宜的 農 藥),進行一噴多防(Right method,適宜的方法),為小麥生產保駕護航。
郭槐林正是在“4R”綠色防控技術的配合下,實現了小麥的提質增效。“使用了好品種,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僅降低了成本,產量還上來了。”郭槐林說,往年種植的小麥平均產量只有300-350公斤,按照今年的長勢,將遠超這一水平。
經過專家組的田間調查,發(fā)現采用該技術大面積示范的田塊,條銹病發(fā)病率<1%,防效>98%,其它主要病蟲害輕微發(fā)生??疾旖M組長、綿陽農科院副院長任勇介紹,該技術實施下,對比當地農戶藥劑防治次數減少了2-3次,防效相當,減少病蟲危害和化學農藥施用量,達到“兩增兩減”蟲口奪糧的目的。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編輯:牛姣